中房报·财经
A+
回望2001|资本涌入楼市 温州炒房团登上历史舞台

2019-02-26 17:46

中房报记者 秦龙|文


从1997年,朱镕基总理做出以房地产作为新的增长点,拉动内需的决定,此后的8年间,中国人民银行史无前例地连续8次降息。降息之后,银行利息并不能满足财富保值增值的功能。大笔游资在最初的几年间涌入了股市。


但随着2001年7月26日,中国股市开始暴跌,许多对股市绝望的人们,把目光瞄准了楼市,于是,大量的游资在这一年又从银行、股市向房地产市场转移。资本市场上的游资撤离股市,逐步向楼市转移,从2001年开始,房地产的投资功能日益显现,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比上年同期约增长29%,其中,商品住宅投资施工和竣工面积均增长20%以上,商品房的销售额增长29%左右。



公开资料显示,2001年上半年,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228元,比上年同期上涨11.1%。房价的上涨带动了房屋租赁价格的大幅上扬,其中北京的涨幅竟然高达97.3%,几乎翻了一倍。

image.png

2001年,刚刚升温的中国房地产,催生了一个举国关注的经济词汇:炒房团。提起炒房团,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温州人,他们面对房子的手起刀落、豪掷千金,时至今日,仍然在不同的地方轮番上演。


故事开始于2001年8月份的一天,157多个温州人坐满了三节火车厢,浩浩荡荡开进上海。他们在《温州晚报》的组织下,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,把5000多万元砸向了上海楼市。


如果深究下去,温州人在炒房领域的大手笔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缘由。


上世纪90年代,温州中小企业异军突起,大小老板个个手握百万,四处为钱找出路。此时,中国房地产业和城镇化的趋势渐起,嗅觉灵敏的温州人迅速捕捉商机,从1998年开始涌入温州楼市。短短3年,把温州房价从2000元/平方米炒到7000元/平方米。不过,温州人很快发现,500公里外的上海,才是风险更低、空间更高的地产价值洼地。彼时上海的房价仅3000元/平方米,上海开发商也发现了温州人强大的购买力。他们开始在《温州晚报》上投广告,《温州晚报》也想到了一个办法,组织看房团奔赴上海,就此创造历史。3年间组织温州看房团近百次,《温州晚报》购房会员一度超过6000人。


这批人就成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批炒家,从此开始,温州炒房团逐渐形成规模效应,所到之处,当地房价一路飙升。


2002年春天,温州炒房团20多人北上横扫北京城,第一单生意就成交了2000万元。这在当时的北京引起了不小的波澜,有媒体称“京城楼市刮来了温州旋风”。


随后,温州炒房团的足迹,又随着上海、北京等沿海发达城市,向内陆二、三线城市迁移。此间,恰逢全国性房价上涨期。由此,温州炒房团“走到哪,涨到哪”的名声开始流传。

image.png

2003年8月,温州炒房团30人在徐州买下价值3200万元的房产;10月,40个温州人在武汉豪掷4000万元,爆炒武汉房地产市场;当月,40个温州人奔赴青岛,2天成交2500万元;11月,由80个人组成的温州炒房团浩浩荡荡奔赴深圳,投入6000万元开炒深圳楼市。温州炒房团的热浪是一波接一波地袭向全国楼市。


“温州炒房团”横扫中国,每到一处都掀起购房狂潮,引发的叫好与声讨都不绝于耳。有媒体估算,当年的“温州炒房团”号称规模10万人,携资1000亿元。这些数字显然并不确切,但它确实显示出民间的炒房资本正横扫一切。


直至如今,江湖上依然流传着各色温州人的炒房故事。“房住不炒”的新时代,这个团体依然书写着最荒谬离奇的财富故事。只要房价一旦出现高速上涨,炒房团便现身在各个楼盘。


编辑:本站编辑
0
0
评论(0)
关于我们   |    联系我们   |    版权声明   |    广告服务

Copyright2018-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

京ICP备17051690号-1

京公安备:11010502039233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85767558

中国房地产报

房地产行业门户

打开APP
Close modal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