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房报·本地快讯
A+
沈北新区:盘活“沉睡”宅基地 走出乡村产业振兴突破之路

2024-06-26 08:58

单家村,作为沈北新区乃至全市第一个宅基地改革的“尝鲜村”,17宗闲置宅基地大胆尝试,与农事企业合作“批量”建设旅游项目,昔日的“空心村”一跃成为环境美、产业旺、村民富的“示范村”。随着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热映,作为影片拍摄地的稻梦空间和单家村晋升为网红打卡地。在单家村的示范与影响下,相邻的兴鲜村开发建设“星禾院里”,兴胜村等建设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项目;马刚街道树林子村、苇塘村规划共建雪乡民宿项目,中寺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升级版“农家乐”;清水台街道东五旗村由农户与企业合作开发“垦丁小院”文旅项目,老旧的农家院变身为乡村旅游打卡地……

走“活”一招棋,带动满盘“赢”。沈北新区紧紧抓住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契机,创新开路、改革破题,挖掘闲置宅基地资源的潜在价值,走出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之路。

探索“退收转评”顶层设计“制度”

“退”——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。沈北新区以“资格权有偿退出”模式,制定退出暂行管理办法,规定有偿退出的范围、补偿方式、补偿标准、退出程序等内容。2021年,大孤柳村有偿退出宅基地13宗,用于建设稻梦小镇游客服务中心,每宗补偿约25万元。

“收”——探索宅基地“代收代储”制度。制定《沈北新区农村闲置宅基地代收代储实施操作标准》,探索“代收代储”盘活路径。该制度集中连片开发利用宅基地,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下乡开发文旅项目拓宽了渠道,提高了盘活利用效率。2023年,大丁村收储低效利用宅基地31宗,逐步用于开发餐饮、民宿项目。

“转”——规范宅基地流转程序。出台《沈北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暂行办法》,对流转范围、期限、用途、程序等方面进行规定。为确保交易过程公开、透明,沈北新区试行农村闲置宅基地挂网交易流转,并向摘牌企业发放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证。2022年9月,沈阳壁星天枢民宿旅游公司通过网上竞价,获得全省首张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证书。

“评”——规范产业项目评价标准。制定出台《沈北新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设项目成效评价标准》,采用科学、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操作方案,全面、合理衡量项目运营情况。

“界定模糊”变“权责明晰”构建体系“监管”

2023年3月,沈北新区开发使用“沈北新区农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”,成为东北地区首家投入使用的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,系统设置审批、流转、退出、监管等11个功能模块,实现区、街、村三级端口线上联动运行,解决了宅基地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目前,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已完成23宗房屋翻建线上审批,全面提升工作效率。其次,建立村级协管员队伍,83人(每村1人)组成的村级宅基地协管员队伍,协助区、街相关部门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日常动态巡查,对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做到“早发现、早制止、早查处”,2023年共处理违法违规案件35宗。此外,无人机也应用于宅基地监测监管,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监测,有效遏制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,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。

唤醒“沉睡”资源闲置宅基地绽放“异彩”

作为都市近郊,借城市之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、特色产业、康养服务是沈北新区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。

典型强引领,单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锡伯龙地创意农业有限公司(稻梦空间)合作,开展“宅基地使用权流转”试点,将17宗闲置宅基地收拢后统一流转给企业,流转期限为20年,实现了乡村旅游、农业生产、食品开发、电子商务等多业态融合,村庄华丽蝶变。试行“飞地经济”,兴隆台街道兴胜村等6个薄弱村,统筹利用700余万元集体资金,在大孤柳村联合盘活13宗有偿退出的宅基地,打造农村田园综合体项目;马刚街道树林子村、苇塘村为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、资源不足问题,通过资源、资金互补,投入200余万元联手开发“雪乡民宿”项目,打造乡村旅游新场景。推进“单体升级”,马刚街道中寺村通过“自营”模式,打造升级版农家乐,村屯风貌焕然一新。

截至目前,全区宅改试点项目已达10余个,盘活利用宅基地305宗,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近1.2亿元,参加试点的农户每户年平均增收2万余元,村集体增收8万元,带动1000余农户实现就近就业。


来源:沈阳日报
编辑:本站编辑
标签:沈北新区,乡村振兴
0
0
评论(0)
关于我们   |    联系我们   |    版权声明   |    广告服务

Copyright2018-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

京ICP备17051690号-1

京公安备:11010502039233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85767558

中国房地产报

房地产行业门户

打开APP
Close modal

TOP